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625章 毅然决然 (第2/2页)
,也成了重症医院不可或缺的人物,自然这是后话了。 此时,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‘制度自信’这句话,在‘方舱医院’的筹建和运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 可以说,从一开始,这场新冠疫情的阻击战,就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无条件支援,尤其是在‘方舱医院’建成后,大量医务人员的需要,成了当时最迫切的问题。此时,几乎所有的医疗团队、医疗机构,都是‘要人有人、要物有物’,都将这当成自己的首要职责,自觉的组成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医疗队,浩浩荡荡开往饱受瘟疫折磨的这座城市。 白衣战士们自觉自愿驰援疫区,她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什么叫“人民至上”?什么叫“全国一盘棋”?什么叫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来支援”。这全国行动的一致性,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也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关怀,国家对人民的关怀。 在这场生死竞速中,‘中国速度’赢得了无数赞誉,‘中国效率’令世人折服。后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成功经验,被迅速传到全世界,被各个国家争相采用。 ‘方舱医院’阻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和斐然佳绩,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,这是目前解决疫情泛滥的最好方法,虽然与收治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有所不同,但仍然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。 在疫情大面积泛滥的初期,许多已经确诊和疑似的病患,因为受当时条件所限,无法及时送进医院进行救治。在开始的时候,也曾形成新冠病人救治的堰塞湖。而这些患者,别说是在社会上流动,就是在家里隔离,也非常容易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染,会加剧疫情。 “宁可备而不用,不能用而不备”,动辄上万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投入使用,大大缓解了医护矛盾,解决了疫情带来的重大社会问题。用最小的社会资源,最简单的场所改动,最快地达到了扩大收治病患的目的,真正做到了‘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’,让广大市民看到了曙光,看到了希望。 “建立方舱医院,统一收治病人”,虽然在当时来看,似乎方舱医院的建设,也算是无奈之举,但却是阻击疫情的上上策。 战胜疫情的经验也证明了,这个措施在当时是及时而有效的。这也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看到了希望,这种感觉是真真切切的。 “白衣战士们,我们的职责是什么?”从疫情小组赶回来,郎仕昆立即问大家, “救死扶伤!”铿锵有力的回答,让郎仕昆很满意, “同志们,此刻真正到了考验我们的时候,国家需要我们,党需要我们,人民需要我们,病人更需要我们!” “您说吧,我们怎么干?” 望着一个个站在自己面前,已经劳累了一夜,疲惫不堪的白衣天使们,他又怎么能说,“人手不够,要继续工作?” 郎院长的眼睛潮湿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