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237节 (第2/2页)
秦戮离开京城已经太久了,特别是在其感染了天花的消息传回京城后,定然会对京城现有的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。 顾砚书不希望在溢州耽误过多的时间。 随行而来的太医常年在宫中伺候各位贵人,当然也明白顾砚书现在的疑虑,纷纷点头应是,表示会在最短的时间里,完成溢州百姓们牛痘疫苗的接种事宜。 待到太医们离去后,顾砚书才发现,于立人还在屋内。 对上于立人看向自己的目光,顾砚书眉头微挑: “还有什么事?” “属下心中倒还真有一疑问……” 于立人脸上有些迟疑,似是不知是否应该开口。 看到顾砚书示意他有话可以直说的目光后,于立人也不再犹豫: “从来时王妃所提供的方法来看,殿下对牛痘疫苗有极为深刻的了解,既然如此,殿下为何到此刻才拿出?” 没错,于立人也是在听了溢州百姓们,关于“既然牛痘疫苗可以预防天花,那为何厉王殿下没有提前接种?”的疑问后,才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。 在心中思索良久,于立人也没能得出其中的答案。 毕竟就自家王妃对王爷的感情来看,有了如此重要的物件,怎么说也不应当藏着掖着啊! 顾砚书怎么也没有想到,于立人居然会问出这个问题。 不得不说,他一时间竟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。 他能怎么说? 说天花这玩意儿在他的思维中早就已经被消灭干净了? 既然天花病毒都已经不存在了,牛痘疫苗自然就没有拿出来的必要了! 这种话自然是不能说出口的。 但见于立人满面疑惑的模样,顾砚书最终还是给了一个含糊的答案: “这法子其实也是我在偶然间得到的,并不知其真假,故而一直没有拿出,若不是王爷此番感染,或许我自己都已经忘了。” “如此。”于立人虽然觉得顾砚书这番回答在逻辑上似乎有些说不通。 但见顾砚书不欲在此事上多说的模样,也就没有再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了。 毕竟与牛痘疫苗本身的功效相比,其来源确实算不上重要。 顾砚书的方法的确非常有效。 太医们不仅让官府中的人先接种了牛痘疫苗,甚至还从顾砚书当初利用报社募捐的法子当中得到了灵感。 直接在府衙前面搭了个台子,本着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的原则,在百姓们的注视以及监督之下,给官府中的人接种了牛痘疫苗。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,众目睽睽之下监督的接种,百姓们是彻底没了话说。 也如同顾砚书所预想的那般,自从官府中的人身先士卒后,城内那些叫嚣着官府是想拿百姓们做试验,让他们接种的也不是可以预防天花的牛痘疫苗,而是**的声音日渐减小。 就是愿意接种的百姓,依旧只有那么零星两三个。 直到百姓们发现,当初在他们的注视下接种了牛痘疫苗的官兵们,在天花感染最为严重的阳临县进进出出了好几遭。 不仅没事,甚至还很是活蹦乱跳,没有丝毫没感染上的迹象后,才逐渐相信了牛痘疫苗的可靠性。 这个时候,溢州知州告诉百姓们,等到城内可以接种牛痘疫苗的百姓们都接种完成之后,便能够打开城门,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后,百姓们才逐渐愿意接受接种牛痘疫苗一事。 而随着接种的人越来越多,百姓们心中对牛痘疫苗的抗拒也越来越小,心有抗拒的人也越来越少。 到了最后,就连最开始叫嚣地最厉害,说是绝不接种牛痘疫苗的那几名百姓,也放下了心中成见,完成了接种。 这个消息传来之时,顾砚书恰巧与秦戮在一起议事。 听闻此事,顾砚书与秦戮的脸上都有一丝略微的松动: 虽然疫苗推行的工作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,但总体来说,进展却比他们一开始所预想的快上了不少。 与此同时,秦戮也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: “天花病毒感染能力极强,阳临县一事便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,光是溢州百姓接种牛痘还远远不够,此物或许需要在整个天齐普及才行。” “有了溢州百姓作为表率,在其他地方普及应当会容易不少。” 顾砚书与秦戮的观点一致: “就是此事由厉王府来做,恐怕并不适宜。” 秦戮在溢州感染上了天花,来之前皇帝便给了顾砚书极大的权限,允许顾砚书在溢州的地界内先斩后奏。 也是因为如此,顾砚书才会如此大胆,在溢州大肆推进疫苗接种事宜。 但若是要放在整个天齐,厉王府再来做这件事,难免有越俎代庖之嫌。 “那便修书一封,让父皇来做。”秦戮想也不想便的说道。 “牛痘疫苗若是普及开来,功劳可不小,王爷就舍得?” 顾砚书含笑看了秦戮一眼。 在此之前,秦戮对争夺功劳一事虽没有什么执念,但也鲜少将唾手可得之物拱手让人的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