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2节 (第3/3页)
过不能试出萧宁是不是天纵奇才,小小年纪竟然运筹帷幄,决胜于千里之外。但杨太尉也得领萧家的情。 家中的女眷和儿孙多亏了萧宁及时出手相救,这才免于落入韩家人手中。 “上门问计是假,前来道谢是真。顺便想请萧廷尉随我走一趟,共议如何平乱。”杨太尉也是个聪明人,就这一会儿的功夫,立刻明白不宜再追问。转移话题,更表现出他知恩图报的模样。 “同殿为臣,皆是大兴子民,岂有临危避乱的道理。太尉太客气了。”萧钤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,对于杨太尉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。 恃恩而骄,以为他们萧家对世族怀有大恩,必叫世族感激涕零,这是大忌。 杨太尉听着萧钤滑不溜手的应对,没有一丁点认为这回立下大功的骄傲,眼中流露出了赞赏。 “各家也觉得我们既然同为大兴子民,理当互助,又怎么会在关键时候救人于危难,便欲索报。”杨太尉在这时候终于说了一句真心话,只怕他这一回来,不知代表了多少人。 萧宁暗里实在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,乱军未平,世族们倒是生怕萧家跟他们讨要回报了。 当然,萧宁在救人的时候,未必没有一丁点救的人越多,他们就会回报越多的念头,却也不是全然只有此念而已。 “不敢不敢。不过是搭把手的事,岂敢言恩。”萧钤也就越发明白世族人的念头了。 虽然早就知道这样的一群人,哪怕嘴上老是喊着仁义道德,从来不缺丧心病狂,更怕旁人家功劳太大,越过自家的人。知恩图报不曾,恩将仇报极有可能。 可是来得这般的快,也是全然出乎萧宁的意料之外。 萧钤跟杨太尉一走,卢氏立刻回头吩咐道:“去查查各家怎么回事?” 一旁的人立刻应声而去,卢氏的脸色很是不好,萧宁一开始也不太好,这会儿稳了下来。细想究竟怎么回事。 “功高盖主。陛下驾崩,于危难之际,三公不曾救国于难,反而让我一个稚儿挑起重任,传扬出去,世人皆道重臣无用。 “且立此战功,天下太平,新帝继位,必有重赏。论功行赏之时,萧家揽下救国之功,世族何以抗衡?” 显然萧宁也在分析,究竟为何杨太尉上门,讨计是假,探听萧家的虚实是真。 卢氏恨恨地道:“鼠目寸光之辈。” 然而,这也让萧宁意识到了一点,这一个朝廷尚未平定动乱,连京城都未必保得住,他们已经在绞尽脑汁的考虑如何不让人立下更大的功劳。 萧家,风头出得够大了,大得他们再也容不得萧家有任何的异动。 原以为平定叛乱,他们都可安心,如今看来,群臣心思各异,内乱将生,这大兴的天下,谁也救不回。 “陛下驾崩前,令七郎率兵回京,阿娘,现在还让七郎回来吗?”不担心都不成,看看现在京城的人什么态度再让萧谌回来,这不等于把他们一家子全搭在里面了。 “你说呢?”卢氏这时候问起萧宁,等着萧宁的回答。 “回,一定要让阿爹回来。”萧宁但凡想到好好办的一桩事,既然被人提防至此,甚至极有可能这群人还想把他们萧家生吞活剥。 萧宁计算手里的那点兵力,现在要防备的不仅仅是韩靖的支援,还有满京城这群忘恩负义,只存一己私利的王八蛋。 “手里有兵自然能让他们服服帖帖,不敢多言,这群王八蛋都是欺软怕硬的。”萧宁生气得都已经开始骂脏话了。 落在旁边的人耳朵里,作为长辈的某位大伯动了动嘴,想教训一句,结果看到旁边卢氏的脸色同样不好,果断把嘴闭上! 亲娘好可怕! “最近安分守己些,怎么对付外面的人,且让他们闹腾去。既然他们防备我们萧家至此,从现在开始不必理会他们,你手里的兵马握紧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卢氏言语中尽是对这群装腔作势的人失望。 危难之际要不是有萧宁出头,他们的家眷尽都落入韩靖手里,难道他们能像现在这样一家团圆,还能考虑如何正面对抗夺回京城的控制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