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小人参在六零 第25节 (第3/4页)
,剩下的能给孩子们带回家去。 而这些老师,除了申请到的镇上给的教师工资补贴之外,村里头会额外给分口粮,每个月再贴补五块钱。 对于农村人来说,这样的待遇已经是极好,但对于外头的有正式岗位各种补贴的知识分子而言,却仅仅是能过活而已。更何况就憋屈在这大山里头,自给自足,想买个东西,出了村子得走老半天。好在这些人来到这儿也是为了钱,都是想要有个更加安稳的生活,刘爸刘妈就是如此。 他们原本觉得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可是在见识过运动几起惨烈的状况,听到女儿描述的一些破坏者的威力,倒不至于萌生退意,只是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些。 说到底,刘家人并不是所谓的根正苗红,他们跟外国人接触过,曾经外出留学,如今尚且没有太过稳妥的背景能依靠。就光一个刘政委,起不了很大的作用。加之女儿刘晓琪百般劝说,掏心掏肺的劝解,还是同意并且跟着来了。 在村子里住着的这段日子,也看到了顾家村素朴醇厚的乡性乡情,加上是新房子,倒也住的挺舒坦的。因着顾老娘到镇上照顾儿媳妇了,他们在村长媳妇的帮助下,还在院子里开出来一小块地,准备种点应季的蔬菜呢。 顾老娘是在董美华出了月子后才回了顾家村,一同回来的还有顾德山夫妇和顾小宝。而董老娘早就在几天前被董强民接回去了,家里倒没什么事儿,只是有人给说了个对象,还得她回去坐镇掌眼呢。 而回到村里,顾老娘跟刘家父母相处起来也挺有距离感的。跟娘家时常蹦跶的梁茜不同,董美华的娘家人是顾老娘觉得最容易相处的,凑一起的时候还时常能聊点儿家常。如今对着刘妈,她反正是觉得没什么共同话题。 当然了,能照顾的还是要照顾的。 董美华出了月子就忙了起来,顾老娘时常会过来搭把手,她也彻底告别了村里养猪场的活儿,每天被困在家里这一亩三分地上。顾小宝九月份开学了,即使他非常舍不得自家的两个小宝贝,还是不得已老老实实背上小书包,成为了顾家村小学的一名小学生。 顾德山当然还是照常在屠宰场上班,每天往返于村里和镇上,确实挺累,却还是干劲十足的样子。他如今身上背负的可是好几口人的生计呢,可不得兢兢业业的。 火柴厂的手工活是照旧,顾德山将核算结钱的相关事项都交给了顾小涛,这个事儿就完全脱开手了。而他的提成也成为了村里头的经济来源之一,顾德山换取了一家人的口粮,不算吃亏呢。 至于菌菇的晾晒工作其实已经进入尾声了,这就是个季节性非常强的活儿,当初就是以村里的名义办的,大家忙活了一个夏天,换来的钱正正好好用于小学校舍的建设上,以及,靠小学边上的铺了水泥的空地。除了当季的时候晾晒粮食和蘑菇,现在还兼职给学生们早上做早操用。 在村长的坚持下,装了个大喇叭,最前面还带了个简易升旗台呢,搞得挺隆重的。 之后村里头大小会议大约都会在这儿举行,两间库房比之前面的晒谷场那边的土胚房要结实很多,也宽敞很多呢。 “村长都安排好了,两间房呢,估摸着是能够住得下。”顾德山说着,举着牌子挥了挥。童明倒是见过来着,只是当初他年纪还小,这会儿估摸着忘得差不多了,这个牌子还是顾小宝给的主意,别说,还挺管用的。 在车子停下来后,涌过来的一大群人,很快,就有一对夫妇留意到了他们。两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行礼朝顾德山的方向走来,那挺直的背和飒爽的走姿,让留意到的顾德山很有好感。 尽管很相信童明的表叔的为人,但是在看到自己留意到的夫妇走到自己面前站定,还是忍不住暗暗松了口气。来的人好相处,其实是变相为自己的小乡村免去了一定的麻烦。他热情打招呼,“您好,我是顾家村的顾德山,这是童明。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吧,别嫌弃,这牛车干净着呢。” 说着,就招呼他们上车,顺手就把他们提着的行礼给接了过来放上车。夫妇俩没有拒绝,将东西放好后,对视一眼,然后男人跟顾德山和童明握了握手,“这是童明吧,好久没见,都成大小伙子了。”何泰感叹着,“第一次见你的时候还是在你叔叔家呢,当时才这么点大。” 他比了比自己的腰,见两人都带着笑,也给他们自我介绍了一下,“我是何泰,这是我的妻子李爱兰,接下来要你们多关照啦。” 这一次来势汹汹的运动冲击到了他,尽管已经将所有的资产都上交了也不好过,儿子的工作调动下来后,他索性就偷偷带着妻子离开了。因着童表叔的张罗,一路上还算是顺利,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在见到顾德山时就静了下来。 “别说什么关照不关照的了,以后都在同村,打交道的机会多着呢。”顾德山招呼他们上车,“走吧,先去镇上办手续。村里有些偏僻,路程还有些远呢。” 童明跟着一起上车了,一行人赶往镇政府的办公楼。 所以事情都是童明一手包办,等拿到了证明,何泰和李爱兰都忍不住露出了个笑脸。“总算是安心了。”他拍了拍童明的肩膀,“本来该去跟你妈妈见一见的,时间不早了,还是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