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86节 (第1/2页)
其实就是现代常用的统计表,就像打印出来的excel表格。 内容也十分简单明了。 上面有,姓名,土地面积,上年产量,以及……今年产量。 也就是统计的莫少珩,以及十五个学生负责的实验地的产出情况。 十分古怪的表格,但稍微提点一句,竟然让人立马就看懂了。 甚至十分的一目了然。 比他们传统的,一笔账写一条记录,竟然要实用得多。 要是用来记账,朝廷的官员,每年统计和查账的时候,也不用那么幸苦。 哪怕是商铺用来记账,也方便得多。 这个表格新鲜。 一开始,还在惊讶这种简单的记录方式。 但立马又被表格里面的内容所吸引,或者说惊讶,震惊。 因为,同样的土地,去年的产量和今年的产量,是写在相邻的。 对比……太明显了。 甚至还以为自己看错了。 “这两列,分别写的就是同一块土地,去年和今年的产量吧?” 莫少珩答道,“是。” 嘶! “但为何……有的产量整整差了一倍。” 这不可能,这岂不是意味着,同样的耕地,产量却直接翻了一倍。 金殿上,皆是不可思议的声音。 作假? 他们不是没见过好大喜功,添油加醋,夸大其词的官员。 但别人再夸大其词,也不敢将产量翻一倍。 再说,莫少珩的那些什么实验地,就在凉京城外,这谎言太夸张了,一戳就破,莫少珩还不会傻到这种程度。 莫少珩说道,“这是因为,实验地使用的都是最优良的品种作为种子。” “再加上,都有使用碳灰育肥,因为是实验地,更是精心照顾……” 莫少珩在金殿上侃侃而谈了起来。 “以往,这些土地使用的都是退化后的种子,产量本就低下,这才能突然将让它们的产量翻上一倍……” 说得有理有据,条理清晰。 但…… 知道这对北凉来说意味着什么吗? 哪怕正如莫少珩所言,是因为实验地的原因,精心照顾的原因,其他百姓的地不可能像实验地这样照顾得面面俱到。 但哪怕是将百姓的地的产量提升个两三成,也是举世之功。 他们现在才知道,为什么圣人允许这些小少年来到金殿了。 莫少珩也是感叹,一群人竟然有些不相信。 莫少珩道,“诸位若是不信,可以亲自去庄子上看看,地里种的庄家总是骗不了人的。” 正好,他也让一群学生,将实验地的庄稼留到最后再收割,免得让人说他夸大其词。 不过,庄稼得尽快收割了,不然会烂在地里,还得被朝廷惩罚。 一群学生也一个劲点头,庄稼都还在地里呢。 莫少珩本想着,圣人会安排人去确认。 结果,圣人直接说了一声,“摆驾,就让我们去看看,这产量猛赠的粮食到底是什么样。” 莫少珩心道,也是,对于一向重视农业,但又农业不丰的北凉来说,粮食亩产增加,的确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。 一群学生激动得搓手手,圣人和百官居然要去看他们种的粮食。 圣人和百官出游,声势自然浩大。 大致规划了一下路线,因为实验地并非全都挨在一起,每个学生都是种的自家地。 凉京城外,正是丰收之时,农户在炎热中忙碌,但因为收成之时,似乎这忙碌也显得不累人了。 莫少珩靠近圣驾旁边行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