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_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20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206节 (第2/2页)

,来了。”
  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好动,比如莫少珩的小货郎,他们生怕被挤掉了,他们现在生活这么美好,可不想被人给拐了,所以乖乖巧巧地按照莫少珩的吩咐,站在那里,伸着脑袋望。
  当然,毕竟是孩子,也不可能真站着不动,而是一个抱一个,抬高。
  “啊啊啊,我看到了,我看到了,真的是河水来了。”
  激动到了不行。
  “改你举我了,让我也看看。”
  春水如流。
  说不出来的兴高采烈。
  其实也不用专门跑过去挤,因为河水很快就沿着河道流了过来。
  最终汇聚在尾部。
  速度很慢,甚至感觉不到水位线的上涨,但所有人都知道,河水在源源不断的涌来。
  按照老匠师的计划,闸口会连开十五日,然后再一天天关闭,直到剩下三个大闸。
  这样,只剩下三个补充水源的闸口,是能抵消掉,每日被蒸发和沿途消耗的河水量的。
  然后在根据具体的水位线,进行控制闸口,调节水位。
  在运河的结尾,是连接入了几条小溪流的,一是能为小溪流周围的耕地也提供充足的水源,二是这样只要控制住水流的速度,就能让运河看上去一直是流淌的状态。
  别看这些小溪流虽然小,但它们细水长流,也是通向北凉外的另外一条大河的,只是平时因为太气热经常断流了而已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。
  现在天色已晚。
  兴奋的百姓不得回城内了,这还是因为凉京不宵禁,不然很多人都回不去。
  一路上还在不停的讨论着。
  接下来的几日,百姓还是天天来看运河,因为水位一天高过一天,直到形成宽大的河流,直到水位线超过预定,多出来的水开始向小溪流漫去。
  水位线的增长也慢了下来,应该是源头位置开始节流了,让涌入的河水变得慢了。
  一条大河,波浪宽之景,第一次出现在了凉京百姓面前。
  再不是以前,他们见到的经常断流的小溪小流。
  这么多的河水,得灌溉多少耕地啊。
  甚至有百姓都哭了起来,知道以前,守着耕地却无法耕种的心情吗?
  或许没有经历过,就永远无法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吧。
  朝堂上也是热情一片。
  以前每到春耕,最担心的就是水源短缺问题。
  但现在,这个问题,从根源上解决了。
  “护水源,力保春耕。”圣人的声音也有些异常。
  赵棣答道,“沿途皆有官员监督运河,一有情况,会立即飞马传信来报。”
  “在运河源头,也有几位老匠师随时待命,确保运河川流不息。”
  百官不由得点点头。
  燕王办事还是十分让人放心的。
  此时,莫少珩也激动无比。
  他在晒农田。
  新开垦的农田需要晒田,这样能杀死怕温度的害虫和细菌,让作物减少虫害。
  别小看这一步,尤其的重要,是现代耕种的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。
  然后是肥田杀菌。
  新开垦出来的田是十分贫瘠的,也就是没有肥力。
  必须肥田,不然种出来的作物,甚至可能不挂果实。
  这一步依旧是将平时做饭用的木炭灰倒入田里,一是肥田,二是杀菌。
  现在还有两个问题。
  他买的农田,朝廷现在只交给了他几块,其他的还在开垦呢。
  这倒不是大问题,因为水稻得先育种生苗,他可以先用这几块田先将秧苗弄出来。
  只要在秧苗长好前,将剩下的农田给他就行。
  现在的问题是,灌溉。
  农田可不是普通耕地,它需要的水量更多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