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(43) (第1/3页)
主殿内,午膳上桌,高悦坐在皇帝下首,却有些食不下咽,菜明明是好菜,饭也是精选的香米,高悦却只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。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。皇帝不知是故意严格遵守这一点,还是看出了高悦不高兴,总之他见高悦放下筷子,并没有多问,直到吃完漱了口,才对高悦道:霁和殿的事情,你怎么看? 臣很为难啊。高悦直言不讳,刚刚陛下也听淑贵妃说了的,她已彻查了青叔殿,什么也没搜出来,现在我再查一遍,若是查出了什么恐怕不太好吧? 哈哈,皇帝闻言竟大笑起来,道:悦儿尽管放手去做,别忘了,你的背后,有朕!说完,他抬手在高悦肩膀上按了一下,力道并不重,高悦却觉得自己好似被喂了一颗定心丸,心底莫名其妙地竟涌动起一股干劲儿来。 随即,高悦回想了一下,好像之前他鼓励下属的时候也经常用这招。有一次,陈谦在他办公室,见他按着下属的肩膀,有些不满,事后追问,高悦当时是怎么说得来着,哦,他对陈谦说我可不是趁机吃XX的豆腐,我只是为了让他知道他肩上的担子以及我对他的信心。 风水轮流转,今日高悦总算是体会了一把当初那些下属们的心情,好吧,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,那他就实事求是再查一遍好了。只不过,还是要低调淑贵妃吧,高悦觉得还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好。 午膳撤下后,胡公公捧着一封奏折在门外求见,周斐琦宣他进来,接过他手里的折子,见是沽城太守发来的急报,便问:急报是何人送来的? 胡公公道:由沽城捕头柳青风亲自送进宫的。 他人呢?周斐琦问。 在殿外候着。还有,陛下,梁侍卫也回来了。 嗯,先叫柳青风进来。周斐琦翻着奏折,边看边道。 高悦见此,便起身想要告退,却被周斐琦按住了手背,道:你也一起听听吧。 高悦只好又坐下了。 柳青风看来是一路快马加鞭赶来的,至今还带着满身的疲惫,眼下青黑,看来这几天赶路都没顾上睡个好觉。他进殿后,见皇帝身边坐着一个俊逸的青年,初时愣了下,随即认出那人正是高悦,眼中不由浮现了一丝亲切的笑意,可见当初梁霄说儿时柳青风最爱追在高悦屁股后面叫哥哥的话,并非虚言。 高悦那日在沽城已见过柳青风,只不过那时他脸上带着面纱,柳青风没有认出他。此时,他见对方笑意盈盈,便回以善意一笑,柳青风却连忙敛住笑意跪地参拜。高悦扭头一看,周斐琦的脸色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沉了下来,一时只觉得帝王之心真如海底之针,随便你猜猜猜,反正永远也别想摸透。 柳青风拜完皇帝又拜高悦,礼数上无懈可击,单这一点也看得出他性格其实很是沉稳。 皇帝这时已看完折子,那折子被他放到了手边,这会儿正屈指敲着椅背,道:韩勤章给朕的折子朕看了,蛊虫既然污了大半采女,那沽城今年就不必送选了。至于东番诸国,朕自有安排,你回去转告韩勤章令他不必忧虑。不过,蛊虫乃大患,月内务必清查除尽,他若有困难,可上奏朝廷,朕再派干吏助他就是了。 再派干吏相助,听着好听,实则不然。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柳青风显然清楚,因此连忙道:韩大人感念圣恩,定当竭尽全力为朝廷尽除此患。 那就好。周斐琦微顿后,又问:那白家调查得如何了? 属下近日一直在追查此事,已查到那白家是承兆二十五年自虞城迁入津州,先后在白古县和蓟城住过两年,于嘉懿元年落定沽城,原是江南人士。白家在虞城时曾以人牙为生,后来是得罪了当地的一大户,迫不得已才举家北迁。进入津州后先是做布匹骡马等生意,后来开设客栈酒楼,渐渐起得家业。沽城白家客栈出事之后,津州境内的几处白家客栈现已全部人去楼空,臣疑他们可能全部逃往了海上。 再查。务必将这白家连根拔起。周斐琦敲着扶手,又道:稍晚,你到御书房来,朕与你一道手谕,你拿给镇东将军,他自会调派水军与你配合。 臣遵旨谢陛下隆恩!柳青风再度跪拜,礼数依旧周到,脸上也未显丝毫得意之色。 高悦在一旁看着,暗暗点头,单柳青风这份荣辱不惊的气度也足以担当大任,柳家送他出去历练想来他调回京城之期也应该不远了。 柳青风退下后,皇帝没有急着传唤梁霄,而是叫住了准备出门的胡公公,道:昨日让你问的霁和殿之事可有进展? 胡公公其实已经收到消息,知道就在刚才张公公已经带着小甲子来极阳殿禀报过一次了,而且两人都被罚了俸禄。可眼下,皇帝却又问了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