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裁在后宫崛起(穿越)_分卷(96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(96) (第2/3页)

谈的就是这事。她旁敲侧击,掰开揉碎将这事一层层分析出来,慢慢引导着皇帝,让他认识到谋反之事与静娴公主绝无关系!她甚至反复暗示皇帝,静娴会愿意看到你采纳公子宝的意见的,因为那样会让她觉得你放下了对公子宝的偏见,你像公子宝一样认为哥儿是有资格称帝的。
  而且,你采纳公子宝的意见好有很多好处,大臣们会觉得你宽容大肚,公子宝也会放松警惕,这样你搜集起他谋反的证据就会更容易些,而且,你要在采纳了他的意见后再将他通敌卖国的事情公之于众,这样就算你杀了他,百官们也不会想到你是因为他说了哥儿可为储君,毕竟你都立了储君,接纳了他的意见,不可能反过来再因为这件事杀他。那么,所有人,包括静娴都只会认为,是公子宝真的通敌卖国了
  李氏潜移默化又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皇帝的思路,将皇帝的情绪一点点调动起来,让他做出了她想看到的决定
  公子宝必须死!
  只有他死了,皇后李氏才能借此进一步激化周璨和周珧之间的矛盾。如果问,这个世上有谁能兵不血刃就将皇帝杀死,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周璨。但是这一点,她也在连续几日与周珧的议事中,不断地弱化、弱化再弱化,就像是催眠或洗脑一样,将这个隐患从周珧的脑海中抹掉、遮掩、埋藏了起来。
  她让皇帝相信,就算公子宝死了,也不会影响他和静娴公主之间现有的关系。
  不得不说,皇后李氏是真得有手段。
  而这一次,李氏隐忍数十载,终于到了要利用周璨这把利刃的时候了。她要为自己的养子周斐琦某得帝位,她要亲眼看着周璨在周珧那颗冷硬的心上捅上一刀,给他一击毙命!
  因为只有皇帝周珧死了,她的人生和周璨的人生才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。而后,她将涅槃重生,再无阴影。
  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将建立在宝国公的鲜血之上。
  宝国公之死的第二箭,也就是皇后李氏一箭三雕的最后一雕,便是要借清除反贼的名义,为周斐琦登基扫除异己势力,荡清一切障碍!!
  这是李氏的剧本,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计划。如此复杂又层层递进,将人心玩弄得透彻淋漓,甚至李氏做到了将她自己的感情都剥离在外,在这个计划中,她的眼里只有她的目的,冷漠、冷酷、无情至极。这不要说是一个女人,就算是男子都少有人能做到这种地步。
  可世间慧者何其多?
  这一局,尽管精妙绝伦,却还存在一个漏洞,就是静娴公主的恨意指向。看出这一点是人,是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周斐琦。他那个时候可以说什么都听太后的,没有人知道他的灵魂是一个有着现代知识的成年人。因此,周斐琦看出了这点,并没有直接找到太后说明,而是在背地里默默地推了一把
  要让静娴公主恨先皇,而忽略李氏,那么宝国公死后的最大收益者绝对不能是李家的势力,那个人必须得是皇帝嫡系,是皇亲国戚最好。
  因此那时候,外人眼里的半大小子,便偷偷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大皇子,以至于后来宝国公抄家灭门的直接操作者就成了刘妃的人,刘氏的娘家势力也是借着那个案子因立功被封赏,这才在周珧当政期间一跃成为整个平京城风头无二的权贵。
  事实证明,周斐琦这步棋动得很有先见之明。
  那一年的五月,周斐琦被封为太子,入主东宫。在他晋封大典举行的前一天晚上,还有言官在御书房长跪,企图规劝皇帝收回成命,再缓一缓册立东宫。然而,皇帝心意已决,听了两句就让侍卫将那言官给赶出了皇宫。
  晋封大典的第二天晚上,周珧收到了一个锦盒,锦盒里是一面折扇。没有题字,但周珧拿着这面扇子的手却在抖,因为这扇子是从梨园送来的,虽然一句话没有,但其中含义却非凡。
  扇者,善也。亦有美、好之意。
  周璨是想告诉他,封了周斐琦为太子这件事他办得很好。或者就像皇后李氏之前给皇帝分析的那样,周璨觉得周珧这次采纳了宝国公的提议,不计较周斐琦是否为哥儿,力排众议,封了他为太子这件事,办得很好。
  因此,他赠扇与他,言外之意:此事,甚好。
  换到现代的大白话,就是周璨跟周珧说:这件事,你干得还挺漂亮!
  二十几年没怎么搭理他的弟弟,终于主动搭理了他一回儿,周珧能不激动么?他简直快高兴疯了!当晚,便拿着那扇子跑去找皇后李氏,分享小秘密去了。
  这件事,是皇后给他出得注意,如今效果显著,皇帝高兴,自然是要赏太后的。不过,他们俩这几十年相处下来,这关系比起夫妻,反而更像君臣。因此,皇帝其实都不知道皇后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,所以这个赏赐也就无非还是那些金银珠宝之类的。
  李氏对此并不在意,反而又给皇帝出了个主意,道:陛下正该趁此机会,给公主回礼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