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霸的黑科技系统_第184章 一座金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84章 一座金矿 (第2/2页)

个赌吧?”
  王熹平笑着问:“赌什么?”
  “我赌他两年之内能解决这个猜想。”
  “不现实。”王熹平摇了摇头,“我知道你对他的评价很高,但他现在研究的方向并非数论,而是数学物理。如果他一门心思放在数论上,倒是有可能完成这个课题……但现在来看的话,两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!”
  邱老先生摇了摇头:“研究方向不是问题,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,在我看来,他有那个天分去完成这项工作。既然咱们意见相反,要赌一把吗?”
  王熹平拍了下大腿,笑着说:“好啊,那就赌吧!我出一百块,反正输了我也不亏。”
  邱老先生笑骂道:“你这老东西,还没开始赌,就想着输了。不和你赌了,没劲!”
  ……
  “阿嚏!”
  打了个喷嚏,陆舟揉了揉鼻子,嘀咕了一声“谁在骂我”,便继续伏案写作。
  卢院士的课表,他已经看过了。
  不过现在还在暑假中,最近的一堂课还是下个月的事情,所以暂时不用操心。
  这些天来,陆舟几乎没有怎么出过寝室的大门,一直把自己关在寝室里,对着电脑里的那些数据,绞尽脑汁地设计实验。
  为了将那个pdms薄膜设计出来,他不得不查阅大量的文献,并且在此基础上构思实验思路。
  促使他如此专注的理由,当然是钱的问题。
  守着一大块金矿,要是不从上面弄点东西下来,他实在是连觉都睡不安稳。
  至于用一座金矿来形容这项技术,一点也不夸张,甚至低估了它的价值。
  早在20年前,锂金属做负极就被工业界抛弃了,因为枝晶生长造成的短路问题,让电池变成了燃烧弹,“炸垮”了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企业。
  但是锂金属强大的市场前景,依旧吸引着无数材料学实验室,在这一课题上前赴后继地涌入。
  企业层面有ibm,甚至为锂空气电池的项目准备了一台超算,分配运算每一颗气体分子进入电池单元的路径,以避免气体堵塞问题……虽然后来发现是个无底洞,被资本家们毫不留情砍掉了。
  国家层面比如澳巴马团队里的那位能源部长,拿过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朱棣文先生,曾有一段时间便是锂负极电池的狂热支持者……虽然最后被一群人劝住了。
  至于锂电池为何拥有如此令人着迷的魔力,就不得不提到能量密度这个概念。
  所谓能量密度,便是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能量。作为衡量一块电池的性能的最重要指标,提升能量密度一直是业界的追求。
  甚至于在华国十三五规划中,便明确做出规划,要在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,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。而其中最核心的一道红线,便是要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300-350whkg。
  目前来看,还在实验室中的锂硫电池,拔得头筹的可能性最大。
  但如果锂枝晶的问题得到解决,那些炒得火热的概念全都得靠边站,给锂负极电池让路。
  学过化学的都知道,首先一点锂金属负极具有最低的电化学势-3.04v,更不要说高达3,861mahg的比容量。
  用锂材料做负极,储能效果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石墨电池的十倍,全方位碾压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!
  而且最诱人的地方就是,一旦解决了锂枝晶生长问题,甚至不需要对现有的电池进行很大的设计改动,哪怕直接将现有的普遍石墨负极材料替换掉,都能实现电池能量密度的飞跃提升!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