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04章 京城套路太深,我要回农村 (求收藏 (第1/2页)
严成锦仔细想了想,斟酌一番,道:“这有何难,增加铁具锻造即可。” 曾鉴白了他一眼:“本官岂不知增加铁具的锻造可以,但扩大官冶的规模,都是靡费啊,陛下还不把本官骂死!不行不行,绝对不行。” 严成锦道:“小侄说的是,改良铁冶的工艺,产出更多的铁具。” 算算时间,现在也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时候了。 不只是文学兴起,接踵而来的,连同科技也有了极大的发展,大明现在还不起步,如何乘胜追击,如何把西方骑在屁股下。 且不说要欺负谁,总不能被人欺负吧? 虽然有迎客松、青山君、传世先生这些大号搅动着大明文坛,嗯……王阳明这号也快上线了。 严成锦自认在文学这块拿捏得死死的,但科技也得起飞啊。 若是要追溯从哪里开始落后的,恐怕还要从明朝说起。 说起来,大明的经济无比繁荣,但却不懂得将繁荣的经济,转化为强大的国力,这也是大明衰亡的原因之一。 不过,西方文艺复兴,东方阳明心学,现在起飞也来得及。 曾鉴却是愣住了,改良大明的冶铁工艺技术? 他从来没想这个问题啊。 “正是因为太明产的铁太多才往外卖,改良作甚?”曾鉴道。 “…………”严成锦。 “不用工部的大人劳累,只要从匠人里头挑几个师傅出来,研究研究就好。” 工部只要下一道命令,牵个头,把冶铁量搞起来,就是加快白银流进大明的速度啊。 曾鉴叹了一口气,始终觉得这个法子不脚踏实地,如今的冶铁技术已经是最大极限,想要提高,谈何容易? 终究是点头道:“无妨,贤侄有心了,暹罗的铁量,就先从坊间民冶采办吧。” 严成锦也料到了他不听从,这就是好比告诉他,人能飞到天上去一样。 不过这样也好,刺激民冶炼铁的规模。 回到值房里, 严成锦把弹劾王守仁的奏疏练习了几遍,到了下值时间,便坐上轿子回家。 在街道上,不时有人对着轿子行礼,严成锦起初还以为,是冲老爹的名气。 后来派何能打听才知道,原来是因为这轿子太破,一看就知道是为民请命的清官…… 老爹的名气太大,压根没人注意自己。 “这位大伯,你可知道严成锦大人的府邸在哪儿?” “不知,未听说京城有这位大人。” 路过“出口成章”茶楼拐角的时候,严成锦忽然听到,有人提了自己的名字,竟是专程找自己的。 严成锦撩开帘子一看,问路的是个书生,手里拿着《畜牧业之强者法则》手册。 难不成《畜牧业之强者法则》出了问题? 轿子里有几套备用衣服,严成锦早已从朝服换成了普通的书生衣着,相貌堂堂地站在书生旁边。 “敢问这位兄台,不知找严成锦大人何事?” 那书生作了一揖,问:“敢问兄台,可知道严成锦大人的府邸?” 我就是严成锦啊,你说我知不知道? “在下也不知。”严成锦故作深思。 那书生一脸急切:“打扰了,在下找严成锦大人有急事,不得耽搁片刻,有缘再会。” 严成锦更加不能放他走了:“高某虽然不知,但高某对京城地界熟悉,寻个人不是难事,能帮兄台的忙。” 书生一听露出喜色:“谢过高兄!” 严成锦把他忽悠回自己府上,主要是周边有锦衣卫关照,再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