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(共10册)_第7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7章 (第8/14页)

下击、狡兔脱逃般往前猛扑。不小心踢出一块石子,惊动了那人。回身之际,李靖已到,只是迎面抱住,不比从背后抱住那样易于控制,那人的双手虽不能动弹,腿部却可自由,一起脚,膝盖一撞,趁势侧扭,想把李靖摔在地上。
  他没有占着便宜,李靖可也占不了上风,两人一齐倒在地上翻滚着。气力是李靖的弱,时间长了,他非失败不可。
  他很见机,一看情势不妙,用力大喊:“‘黄参军’!”
  孙道士已经走了过去,殿后的人却正在山脚下,抬头一看,顾不得通知孙道士,便拔脚赶了上来。
  “‘黄参军’!”李靖又喊。
  “来了,来了!”有人大声回答。这一来也等于通知了孙道士,把槛车和马放在山下,带着所有的人,齐来接应。
  那个人自然是被抓住了。孙道士扶起李靖,十分感兴趣地问道:“怎么回事?”
  “不忙,慢慢再说。”他手一指说道,“咱们今晚上就在这里歇下吧!”
  孙道士这才发现有个山洞,大为高兴,立即把所有的人分配了任务:有的去砍树生火,有的看守捉住的那个人,有的下山去把马牵了上来——槛车就摆在山下,没有人会偷走的。
  趁这时候,李靖把一路而来的遭遇,跟孙道士约略说了一遍。然后归结到正题,说那个人形迹可疑,应该仔细问一问他。
  孙道士通盘研究了一下,提出他的看法:“眼前最要紧的一件事,就是绝对不能让潼关知道我是假的黄景义,所以这个人不管他是干什么的,既然落在咱们手里,就不必怕他会泄露风声。只有一点,他若是另有同党,把咱们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走漏消息,那可就糟了。”
  “是的,我也是这么想。”李靖说,“咱们好好儿问他,态度要特别客气。”
  “我知道。回头我来问,你看我的眼色、语气行事。”
  于是,他们回到山洞。洞里生了两堆火,小的一堆,利用洞里原有的枯枝败叶;大的那堆是刚砍下来的,还带着雨水的树枝,不容易烧得着,却搞得满山洞的烟雾腾腾,然而没有办法,只好忍着。
  一个个解衣磅礴,连捉住的那人在内,都把衣服烤干了,重新穿在身上。天色已晚,山风挟着雨丝还在飘拂。谷中阴冷,七月的天气,却大有秋意,所以李靖和孙道士,招呼那人一起坐在火堆旁边。
  “贵姓?”孙道士问。
  那人迟疑了一下,以毫无表情的声音答道:“我姓黄。”
  “巧极了!我也姓黄。”孙道士这半天,早已把话盘算好了,真相能遮得一分便是一分,所以他另编了一套说法,先指着李靖问道,“认识这位吧?”
  “不认识。”
  “鼎鼎大名的李靖、李药师。”
  “噢。”那姓黄的淡淡地应了一声。
  “我是渑池县的兵曹参军黄景义。这位李药师是我的好朋友。可是,世上竟有叫人如此难堪的事,唉!”他皱眉摇头,乱搓着手显得极痛心的样子。
  善于做作的孙道士,常能控制别人的情绪,姓黄的不自觉地以好奇的眼光看着他,问了声:“怎么?”
  “我这药师兄,特意到渑池来看我,不想一落店,就叫人告了密,被抓了起来,当堂起解,押解的差使,却正好落在我身上。唉!”孙道士又叹口气说,“宗兄,你替我想想,我怎么办?”
  “那,那是上命差遣,身不由己的。”
  “是啊!”孙道士点点头,“我这药师兄,可真是好朋友,他跟我说,他完全谅解我,也绝不会中途出什么花样来害我。不过,我想,国法不外乎人情,我的差使是把他押解到长安相府交差,既然他不肯害我,我自然也不能把他当普通的犯人看待。所以刚才中途遇雨,我为了要照管弟兄,特意请药师兄先骑了马来找躲雨的地方,不想跟你发生了冲突。”
  “对不起,对不起!”李靖接着他的话,向姓黄的拱拱手说,“实在是一场误会,我得向你老哥解释一下,我反正已背上了‘窃盗相府机密’的罪名,什么都不在乎了,只不过我不能连累朋友。说黄参军路上把个要犯从槛车里放出来,让他自由行动,这话传到官府耳朵里,黄参军会惹上麻烦。我一着急,所以鲁莽了。要请你多多包涵。”
  “没有什么!”姓黄的很大方地答道,“话说开了就算了。”
  “对,对!不打不成相识,咱们交个朋友。”说着,孙道士叫人取来了干粮,三个人一面吃一面开谈,真像是老朋友聚会似的。
  孙道士有意无意地盘问他的身世和行踪。那姓黄的倒是有问必答,说他是山东人,因为连年荒旱,在家乡存身不住,准备到关中去投奔亲戚。
  “那何不跟我们一起走?”孙道士将计就计缠住他,“我们本要到长安,正好送送你。不说怎么样照应,至少平安可保。”
  “那太好了。”姓黄的以极欣慰的声音答说,“托你老的福,感谢不尽!”
  “那么请早些休息。明天还要起早赶路呢。”孙道士站起身来,“我到外面去看看。”
  就这时,他的“亲兵”走了过来,请他派人守夜放哨。
  “不用,不用!”孙道士大声回答,“荒山野外,又是这种绝路上,早断了行人,守什么夜,放什么哨?而且,今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